你覺得感情最重要的是甚麼?

長期於幫助流浪貓 流浪犬等的朋友 提出你的貢獻證明 老師也直接免費告訴你的問題當下能如何處理 謝謝你們 辛苦了
以下有些心得 真的是這幾年來諮詢切身之痛的心得 大家可以參考 以後不管是跟誰 一個禮拜記得來看一次好好提醒自己 工作 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人生抉擇 大家可以留言詢問 討論 簡單的問題老師會回 或是其他朋友可以大家也可以互相詢問 互相幫助 別人需要的 可能你有解決辦法
老師還是不太喜歡伸手牌的 想要免費的 所以你做些善事 捐錢(對象會比較指定為流浪貓狗) 老師會盡量幫忙 也希望幫忙的朋友可以以對方是否為流浪貓狗做些貢獻 或是伸手牌而已來考量幫忙多少 畢竟天助自助者 不是天助免費者

關於事業,工作
你的另一半永遠比你的事業 工作重要
問問自己有了很多錢之後 你是要跟誰花
如果你因為工作 事業上的事情跟他吵了 代表你的工作量太多了 你要趕快減少 不要再拿感情來賭了
愛要及時 未來什麼的都是假的 把今天過好 然後每一天繼續都這樣好下去 就是好的未來 未來 從今天開始

關於相處

每一天 請最優先排出時間來(不是剩下的時間) 陪伴你的另一半 他需要 其實你更需要
他可能只是無法完整表達他的情緒 你一定要有耐心去讓他慢慢說
如果他不願意說 請不要逼他
如果他怕跟你說 那是因為你給他安全感不夠 而不是怪他不說
不要鬧彆扭就不告訴他你愛他 你有多想他
你的關心要說出來 即使他不領情(能讓愛情久一點 三八點又如何?)
不要用朋友教你的心計(心計帶來更多心計 愛與包容則帶來更多的愛與包容)

關於家人
要開始顧到他的家人 你不是只是跟他在談戀愛 他的家人你也應該要好好照顧好他們的心情...與擔心...疑慮
若是對方家長對你有任何誤會 成見 不要怕 不管幾次 都要試著去化解
我們原本都是自我的人 凡事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事物 直到有天你發現到這個世界不是你最重要 於是 你會看懂了很多原本看不懂的人事物

試著去理解對方感受 有些事情 他會同意只是因為他很愛你所以順著你 但你可能沒想過他可能因為很愛你所以勉強了自己 你應該也為他想想這一點
如果有不滿 不高興 不公平 你要做的是將你的心聲全部表達說出來 請相信對方! 他其實會願意聽的 他也很願意為你做平衡 心甘情願的
千萬不要有他應該懂我 真的要盡量說出來一些(到廟裡拜拜你是不是也要報上資訊 因為越詳盡對你所求的才越好對嗎?)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直接多問問對方: 請你告訴我 我該怎麼做
我們都以為自己想的都是為了對方好 殊不知對對方來說卻是最殘酷 最傷害的 所以還是溝通 溝通 在溝通一下
成功只不過是多努力一次 好的感情也是再多溝通了那麼一次
溝通不是有表達就好 不是說了就好 我認為有三個層次...讓對方聽懂 讓對方了解你的心意 讓對方心甘情願樂意接受(即使是老師大部分的時候連第一階段都沒做好)
我們都很愚蠢 暗示或是試探性的那些絕對都不是答案
看看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問問朋友 是不是自己變的偏執了
為他好的事情 要跟他好好商量 談談 真的不要自己主觀決定認為這樣是對他好
人生很漫長 你得一直 不斷的 去理解他 一起經營感情 一起成長 一起解決問題(請多給這樣的人多些機會吧...)
追到手以後 就算結了婚 你也要一直去經營彼此的感情
對方如果有你受不了的地方 請冷靜下來後 去判斷是不是故意的 好好去說 慢慢談 我們自己一定也有很多改不太掉的癖好
兩個人在一起並不容易 請要當作永遠追求她 永遠攜手度過 學習爭吵 學習走過

關於吵架 争吵
我們都會做錯事 做錯事就去道歉 是你的自尊重要 還是他重要?
不可含怒到日落 在氣 隔天起床當作沒事吧! 去抱抱他 給他一個開心的微笑 抱著他就好
如果你們同一件事吵了三次 請務必從自己可以解決的角度來解決這件事情(問問你自己到底愛不愛她 愛! 就改變自己就好 不要再去要求對方了... 我想對方真的不是故意的)
別吵了 如果明天他死了 你今生再也見不到他了 那些事情還重要嗎
他贏才是你贏 你贏你就輸了
邏輯永遠是對的 但愛情卻是講心情 情緒的
我知道你生氣也是因為你在乎他 但他生氣時 你忍心她傷了身子嗎?
永遠不要用你的思維 邏輯 來解讀他
他都不是故意的 你為他好 所以他也都是為你好 請用正向的方向去解讀
別氣了 別講道理
未完待續
全文點此

『感情挽回!挽回婚姻!』提升你的挽回感情智商~為什麼攀登頂峰

張開心靈之眼,想像未來的你向現在走來;那麼,你看到的是個「什麼樣的你」?


翻開十七歲少男少女的日記,你想,會發現些什麼?
夢想當然沒有疆域,而且是跨越世代藩籬的;三十年前,一名懷春少年所寫下他對愛情或生涯未來式的憧憬與夢想,說不定,還會在二十一世紀少年的筆下重現。

只不過,比起上個世代來說,夢想的參考座標或許會更加豐富且多顏彩。總記得七十年代解嚴前,在北一女校刊上讀到的文章,一位高中二年級的少女,夢想著日後的旅行,彩色的帆在地中海是怎麼的飄法?那片海會是怎麼的藍法?夢想著還是未來式的愛情,只是歪著頭看那個男生,要說什麼呢?!什麼都沒有說,就是很滿足很滿足的夢想 。

‧ 尋找典範,攀上夢想階梯
那樣的夢想題材,或許本質未變,但現在的青少年,絕對有更多的素材去鋪陳他們的夢想,在他們繁華似錦的世界裡,繼續做夢的權利。

其中,「成功」的定義,呈顯出龐大的差異。即使在十幾年前,一個青少女腦海裡的「成功」,無外是考上好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結交個體貼窩心的丈夫,結婚生子;然而,如果你還只是用這種傳統女性成功的定義,看待現在的青少女,你將無法掌握住她們的心靈世界。

經歷過兩性平等風潮,也見證過無數事業成功女性典範的這一代年輕人,雄心絕不是上一代的「溫婉故事」就能包容;問題則在於,達到成功目標的管道呢?

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要把這一代的青少年,當作「準大人」來看待。最近美國有兩位曾為成年讀者寫過「成功管理人生目標」書籍的作家,不約而同地為青少年讀者寫書主張,青少年管理、規劃生命所需用到的技術,和成年人並無差別,一樣涉及到自我意像(self image)、同輩壓力和年輕人難免有的奇行異想。
這兩位作家,一位是寫了《青少年能圓夢:成功的九個步驟》的史德曼‧葛拉翰,他是美國知名主持人兼企業家歐普拉‧溫芙烈的好友,有極好的機會,觀察到這位名人圓夢的方式;另一位是「高效率青少年的七種習慣」的作者西恩‧科威,他的父親史蒂芬‧科威曾經寫過廣為暢銷的《高效率者的七種習慣》(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如今子承父志,而且還把讀者年齡層往下伸展,顯然也具備了做事「高效率」的本事。

這兩位作家的主張,對於走到人生轉捩點,準備立定志向,向夢想階梯爬上去的青少年,必然具有激勵的效應,尤其十來歲的青少年,一定會對葛拉翰的親身經驗感同身受。葛拉翰從小就表現得很獨立,沒有什麼大人來帶領提攜他;這樣的成長歷程自然有利也有弊,由好的方面來看,小孩子會比較早熟,但當他必須尋找典範、或者成年人的忠告時,摸索的時間也相對會拖得較長了。葛拉翰長大後,寫下《青少年能圓夢》這本書,多少也有點想填補當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個缺憾,他希望青少年朋友能透過這本書的介紹和資源,得到自助與自發性的援助,而無須再經歷當年他的摸索與徬徨。

‧ 張開心靈之眼,看見成功
首先,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定要先把「成功」定義清楚。你想要過的成功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光景?而且,要緊的是,絕不可人云亦云,把物質和賺錢當作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套用葛拉翰的話說吧,成功並不等於賺很多的錢,而是要發覺你的熱情,讓自己樂在其中。

定義成功,通常也意味著,看見你以後想要擁有的生活。在青少年來說,他們想像中的眼睛,要能看到日後受完學校教育後,他們的生涯和家庭的情況;這種生涯願景理論,已經推動了許多年,然而,多數的人還是不習慣「看」到那麼遠。根據去年美國一項針對大學新鮮人所作的問卷調查發現,年紀較長的青少年剛進大學時,反而不再如往常般作較長遠的思考;這個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所作的研究顯示,新鮮人多半較關心學業成績和學費問題,反而較不在意日後的事業與社會會不會成功。有人說,要大學新鮮人設想以後進社會後,要如何如何成功,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但不表示他們就不想這件事情,而是眼前的目標,已經佔據掉他們多半的精力;報告提到,有三分之一的新鮮人感覺到有壓力。

然而,還沒有想到、忙到沒有時間想,也不代表這一代的青少年,就失去了作夢的能力。葛拉翰就強調,青少年絕對擁有形塑夢想,然後一步一步達到的本事;他在書裡提出的「九個步驟」,就是設計來幫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才華與潛能。

另一位作家科威則形容得更有「視覺感」:「張開你的心靈之眼,想像有人從半條街外迎向你走來……;你猛然醒悟,那個人原來就是你,但不是現在的你,而是一年後你想要變成的你。現在請深自思索,這一年裡,你做了些什麼事?」一旦未來的夢想,變成視覺的印象浮現出來後,青少年們就得說服自己,無論環境如何變遷,現實條件看來如何不可能,他們的願景終能化為實際。葛拉翰稱此為「活躍的樂觀主義」,科威則說是「行動力」,他們的意思其實十分接近:夢想如果欠缺行動力,如果對實踐夢想不具樂觀,那和車子沒有車輪,有什麼兩樣?

兩位作家又說,如果只在快樂的時候保持樂觀,那是誰都會的,原本就應該這樣;一個真正的樂觀主義者,要能在艱難苦痛的挫折來臨時,還能保持著笑臉與進取心。樂觀的女孩,是在男朋友凶她一場後,還能有心情去上課;有「行動力」的人開車時,遇到有車子插隊,總能一笑置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務,只求控制他們對事物的作為,要能不讓人生的小問題,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煩惱,關鍵其實也就在此。就像一場考試,成績很糟時,與其怨天尤人,唉聲嘆氣,還不如轉個念頭想:「也許我還不夠認真,應該更認真點,或者找人來幫忙。」一個念頭的提起與放下,說不定就有天壤之別。

成功的夢想黃金階梯,其實並沒有帝王之路;從青少年立定志向,抬起眼睛,望向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時,心中就應有這樣的認識。


文╱呂松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