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二十八日紐約時報的三版上,讀到訪王丹的一篇特寫。這位受到全球關注的年輕人,深切了解在美國這麼一個自由氣氛下,他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當成「政治明星」,而是首先要充實自己。這真是深獲我心的決定。
專訪中,這位北大的生豪氣萬千地自許:「我有一個要做北大校長的夢想,我打算先去哈佛攻博士,再回北大。」
今年的五月四日,是北大的百年校慶。百年北大有過這麼多影響深遠的校長,如蔡元培、蔣夢麟、胡適,下一世紀,北大真會出現一位名叫王丹的校長嗎?
實現夢想的先決條件,就是當王丹進入美國學府時,他必先要完全放棄「民運領袖」的光環,專心做一個平風而又苦讀的學生。圖書館中的深夜苦讀,遠比在天安門廣場吶喊來得寂寞與乏味。
「做什麼像什麼」這句片語,不僅決定了王丹的夢想,也決定了台灣每年初進大學新鮮人的前途。
當前的台灣社會,出現了太多令人惋惜的做什麼「不像」什麼的現象。這種角色混淆的惡性示範正持續擴散:
(一)做父母的不像父母:有了子女,養而不教,產生了多少可怕的悲劇。
(二)做公僕的不像公僕:一些官員不謀公利,只講私利。
(三)做教師的不像教師:部份教師對自己的收入及利益過分計較,對教課與學生則馬虎敷衍。
(四)做醫生的不像醫生:缺乏醫德的,一心不在治病,而想從病患獲取不當的收入。
在美國這種高度開放社會,每一個職位都有強烈的競爭,在紅蘿蔔的誘因與棒子的壓力下,使得每個人不得不全力做好擔任的角色─從清潔工、大學校長到政府首長。
市場經濟體系下,財富在鼓舞一個人去變成最優秀的球員、演員、律師、企業家。
另一方面也有「大愛」的傳統,使無數人民投入各種公益活動。美國前總統卡特為窮 人造房子時,換上工裝,就變成了一個充滿愛心的木匠。有人揶揄卡特:「做總統時不像總統,做木匠時則像木匠。」
社會愈開放,就愈容易出現「行行出狀元」的繽紛世界,「行行出狀元」正是對「做什麼像什麼」的肯定。
台灣的功利社會中也展現了文化的生機:無蹈如林懷民,雕刻如朱銘,攝影如柯錫杰,書法如董陽孜。這些人的成就,正給年輕人一個重要的啟示:只要有先天的才情與
後天的專注,再冷門的事業,只要是頂尖,照樣可以贏得尊敬。
對正要跨進大學之門的青年朋友,我的叮嚀是:做學生就要像學生。做學生的最大責任就是專心地學習─學曶對知識吸取的熱情,學習對獨立思的執著,學習對社會大愛的推動。
大學生自己的志趣與抱負應當是選系的決定性因素。只要自己優秀,再冷門的科系也就不冷門;如果自己平庸,再熱門的科系也就不熱門。
我一直擔心有些學生,不專心做學生,而嚮往要做「學生領袖」,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學生領袖」的結果常常是:在學校中,沒有做像學生;出了校門,也就沒有變成領袖。
美國校園中的明星球員是學生們的英雄,媒體的寵兒,可惜他們沒有時間做學生。幾年後不再是「明星」時,其遭遇常常是令人感嘆。
社會上也有一些各行各業的領袖,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再回到學校,變成「領袖」(教育部在推動的終身教育值得喝采)。這種領袖學生的重拾書包,與校園中「學生領袖」的犧牲學業,正可為大學新鮮人提供一個鮮明的警惕。
對一個認真學習的大學生,我的建議是:四分之三的時間投入研讀,其餘的時間結交一些不同系的好朋友;設法在專攻的科系中,找出一至二位傑出的教授做自己學習的榜樣,同時也要養成運動及參與公益活動的習慣。
異性朋友可以交,課外活動也應當選擇性地參加,但都宜淺嘗即止。忙完課業後,一個可愛的安排是:週末約幾位朋友去聽聽演講,或看展覽,或參加公益活動,然後在文化沙龍小聚,相互腦力激盪。這不正是大多數牛津與哈佛學生們的寫照?
大學四年是讀書的黃金年華,來日的成就,要在此時奠基;來日的夢想,要在此時起步。莎士比亞寫過:「不要恐懼追求偉大。」在牢中度過了七年的北大學生王丹,到了自由的美國,立志要做北大的校長。不論台灣的大學生立志要做另一個李遠哲或張忠謀,最重要的是,要記住:「當你進入大學時,做什麼像什麼。」(作者:高希均 出處:聯合報 1998.6.2 15版)
你覺得感情最重要的是甚麼?
長期於幫助流浪貓 流浪犬等的朋友 提出你的貢獻證明 老師也直接免費告訴你的問題當下能如何處理 謝謝你們 辛苦了
問問自己有了很多錢之後 你是要跟誰花
關於相處
每一天 請最優先排出時間來(不是剩下的時間) 陪伴你的另一半 他需要 其實你更需要
以下有些心得 真的是這幾年來諮詢切身之痛的心得 大家可以參考 以後不管是跟誰 一個禮拜記得來看一次好好提醒自己 工作 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人生抉擇 大家可以留言詢問 討論 簡單的問題老師會回 或是其他朋友可以大家也可以互相詢問 互相幫助 別人需要的 可能你有解決辦法
老師還是不太喜歡伸手牌的 想要免費的 所以你做些善事 捐錢(對象會比較指定為流浪貓狗) 老師會盡量幫忙 也希望幫忙的朋友可以以對方是否為流浪貓狗做些貢獻 或是伸手牌而已來考量幫忙多少 畢竟天助自助者 不是天助免費者
關於事業,工作
你的另一半永遠比你的事業 工作重要問問自己有了很多錢之後 你是要跟誰花
如果你因為工作 事業上的事情跟他吵了 代表你的工作量太多了 你要趕快減少 不要再拿感情來賭了
愛要及時 未來什麼的都是假的 把今天過好 然後每一天繼續都這樣好下去 就是好的未來 未來 從今天開始
關於相處
每一天 請最優先排出時間來(不是剩下的時間) 陪伴你的另一半 他需要 其實你更需要
他可能只是無法完整表達他的情緒 你一定要有耐心去讓他慢慢說
試著去理解對方感受 有些事情 他會同意只是因為他很愛你所以順著你 但你可能沒想過他可能因為很愛你所以勉強了自己 你應該也為他想想這一點
如果他不願意說 請不要逼他
如果他怕跟你說 那是因為你給他安全感不夠 而不是怪他不說
不要鬧彆扭就不告訴他你愛他 你有多想他
不要鬧彆扭就不告訴他你愛他 你有多想他
你的關心要說出來 即使他不領情(能讓愛情久一點 三八點又如何?)
不要用朋友教你的心計(心計帶來更多心計 愛與包容則帶來更多的愛與包容)
關於家人
要開始顧到他的家人 你不是只是跟他在談戀愛 他的家人你也應該要好好照顧好他們的心情...與擔心...疑慮
若是對方家長對你有任何誤會 成見 不要怕 不管幾次 都要試著去化解
若是對方家長對你有任何誤會 成見 不要怕 不管幾次 都要試著去化解
我們原本都是自我的人 凡事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事物 直到有天你發現到這個世界不是你最重要 於是 你會看懂了很多原本看不懂的人事物
試著去理解對方感受 有些事情 他會同意只是因為他很愛你所以順著你 但你可能沒想過他可能因為很愛你所以勉強了自己 你應該也為他想想這一點
如果有不滿 不高興 不公平 你要做的是將你的心聲全部表達說出來 請相信對方! 他其實會願意聽的 他也很願意為你做平衡 心甘情願的
千萬不要有他應該懂我 真的要盡量說出來一些(到廟裡拜拜你是不是也要報上資訊 因為越詳盡對你所求的才越好對嗎?)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直接多問問對方: 請你告訴我 我該怎麼做
我們都以為自己想的都是為了對方好 殊不知對對方來說卻是最殘酷 最傷害的 所以還是溝通 溝通 在溝通一下
成功只不過是多努力一次 好的感情也是再多溝通了那麼一次
溝通不是有表達就好 不是說了就好 我認為有三個層次...讓對方聽懂 讓對方了解你的心意 讓對方心甘情願樂意接受(即使是老師大部分的時候連第一階段都沒做好)
我們都很愚蠢 暗示或是試探性的那些絕對都不是答案
看看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問問朋友 是不是自己變的偏執了
為他好的事情 要跟他好好商量 談談 真的不要自己主觀決定認為這樣是對他好
人生很漫長 你得一直 不斷的 去理解他 一起經營感情 一起成長 一起解決問題(請多給這樣的人多些機會吧...)
關於吵架 争吵
為他好的事情 要跟他好好商量 談談 真的不要自己主觀決定認為這樣是對他好
人生很漫長 你得一直 不斷的 去理解他 一起經營感情 一起成長 一起解決問題(請多給這樣的人多些機會吧...)
追到手以後 就算結了婚 你也要一直去經營彼此的感情
對方如果有你受不了的地方 請冷靜下來後 去判斷是不是故意的 好好去說 慢慢談 我們自己一定也有很多改不太掉的癖好
兩個人在一起並不容易 請要當作永遠追求她 永遠攜手度過 學習爭吵 學習走過
關於吵架 争吵
我們都會做錯事 做錯事就去道歉 是你的自尊重要 還是他重要?
不可含怒到日落 在氣 隔天起床當作沒事吧! 去抱抱他 給他一個開心的微笑 抱著他就好
如果你們同一件事吵了三次 請務必從自己可以解決的角度來解決這件事情(問問你自己到底愛不愛她 愛! 就改變自己就好 不要再去要求對方了... 我想對方真的不是故意的)
別吵了 如果明天他死了 你今生再也見不到他了 那些事情還重要嗎
他贏才是你贏 你贏你就輸了
邏輯永遠是對的 但愛情卻是講心情 情緒的
我知道你生氣也是因為你在乎他 但他生氣時 你忍心她傷了身子嗎?
永遠不要用你的思維 邏輯 來解讀他
他都不是故意的 你為他好 所以他也都是為你好 請用正向的方向去解讀
別氣了 別講道理
邏輯永遠是對的 但愛情卻是講心情 情緒的
我知道你生氣也是因為你在乎他 但他生氣時 你忍心她傷了身子嗎?
永遠不要用你的思維 邏輯 來解讀他
他都不是故意的 你為他好 所以他也都是為你好 請用正向的方向去解讀
別氣了 別講道理
未完待續
全文點此
全文點此